咨询热线:

19918991015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岗教师 > 报考指南 > 基础知识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第六章PPT课件(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2022-05-24 | 文章来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特岗教师待遇

[教室小组管理]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1.正式团体

正式团体是指在学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的章程组建的学生团体。班级、小组、少先队等。都属于正式团体。团体形式上目标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一定的组织纪律和工作计划,对增强集体凝聚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群体的正式发展要经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群体三个阶段。松散群是指学生在空和时间内组成一个群体,但成员之间询问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联合小组成员有共同的活动目的,但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它是集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为了实现具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而组织良好、具有纪律性和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具有个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教师管理正式小组时,第一,要选择班级正式小组中的组长;第二,注意引导和支持正式群体;第三,适当授权,鼓励学生自我管理。

2.非正式团体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组合,自发形成小团体,称为非正式团体。它是同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非正式群体有一些特点:一是成员满足彼此的心理需求;二是成员感情纽带强,凝聚力强,但可能存在排他性;第三,受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行动目标支配,行为一致;第四,成员的作用和人数不固定。

非正式群体对个体学生和正式群体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教师在管理非正式群体时,首先要搞清楚非正式群体的性质;第二,对活跃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第三,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

3.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协调

课堂管理必须注意协调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首先,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班内学生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关系,产生共同的群体规范,协调大家的行动,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相互间的认同,从而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其次,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在支持和保护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的同时,也要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引导和改造,必要时依据校规校纪进行惩罚或制裁。

第二,群体动机

无论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氛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群体和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激励。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