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982918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岗教师 > 报考指南 > 基础知识

特岗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重点背诵知识,特岗考教育学心理学吗,特岗教师教育学心理学重点背诵知识

2022-05-24 | 文章来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特岗教师待遇

1.态度的本质和结构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

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组成。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具有评价意义的想法和信念。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认知成分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对一个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图或意向。

2.品德的本质和结构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体中的体现,是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事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组成部分。

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实施意义的认知。

道德是伴随着道德认知的内心体验。从表现形式上看,道德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第二,想象中的道德情感;第三是伦理学的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指导下,对他人或社会表现出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3.态度与道德品质的关系

态度和品德本质上是一样的。道德也是一种后天的内在状态,影响着一个人对行为的选择,态度也是一个人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时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们的结构是一致的,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组成。但是,态度和道德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涉及的范围不同,价值的内化程度也不同。

4.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这种标准称为他律道德。10岁以后,孩子的判断主要是基于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叫做自主道德。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主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