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文章来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建构主义的核心是知识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
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包括:
1.知识不是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和一种假设;
2.知识无法准确概括世界规律。在具体问题中,该用的时候不能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创造。
3.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对这些命题的理解都会是一样的,因为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来建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过程。
按照这种观点,课本知识只是关于各种现象的可靠假设,而不是对现实的解释 模板 。你不能把知识当成预定的东西教给学生,也不能用科学家、老师、课本来压制学生。学生的知识 接受 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知识的合理性可以以自己的经验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者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重组、改造和转化,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意义。
2.学习的社会互动。学习是通过参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内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工具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通过学习社区的合作和互动来完成的。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手(包括教师、讲师、导师等)组成的群体。).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相互交流,共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3.情境学习。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认知的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它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理解。人的学习要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可以逐渐掌握相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并形成相应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