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文章来源:
推荐:国家特岗教师招聘基础知识总结
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教育。在德育这一章中,德育原则和方法是考查教学资源和教学招聘的重点。主要通过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的方式进行考察。所以要重点理解和记忆。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原理。
第一,指导原则
1.含义:指导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生正处于道德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但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容易受外界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可能会偏离道德教育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德育应坚持指导原则,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指明方向。
学习《指导原则》时,要注意与后来的《指导原则》区分开来。
二、仪容仪表的原则
1.意义:德育要有说服力,让人信服,摆事实讲道理,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向上。比如班主任通过把恋爱比作吃杏子来说服班里的女生不要早恋,这是遵循德育中的引导原则。
2.要求
(1)说明真相,疏通心灵;
(2)善用情境,有说服力;
(3)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第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含义:这个原理也叫 宽严相济原则 我们不仅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而且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纵容、溺爱、纵容学生,更不能独断专行。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严格与理性、严格与适度、严格与常、严格与循规蹈矩。
2.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2)教育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精心管理。教育者应该对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第四,知行合一原则
1.意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又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发展结合起来,让学生言行一致,如其所是。陶行知曾经说过: 是知的开始,知是行的成就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道德原则。
2.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应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相结合的原则。
1.含义:德育既要积极引导、说服教育,激发自我意识,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以必要的管教,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并严格管理和执行。
不及物动词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含义:这个原理也叫 长期救助原则 。在道德教育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展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道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人的身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每个学生肯定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如果一个老师只看到了一个学生消极的一面,认为这个学生无可救药,那就说明他没有遵循长善救亡的原则。
2.要求:
(1)教育者要用分裂的观点分析和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缺点;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把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含义:在德育中,要积极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地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比如老师和家长经常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就体现了这个原理。
2.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八、因材施教的原则
1.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德育要从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老师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是不一样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2.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练习
【选择题】 看看它是什么,它做什么,它做什么 体现的道德原则是()。
A.的指导原则b .的指导原则c .因材施教的原则d .从善如流的原则。
【答案】c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看清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现在的言行,还要看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现在的言行,以及他的实际意图和目的是什么。从德育的角度来说,就是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