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982918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招聘 > 报考指南

德育模式的四种形式口诀

2020-07-07 | 文章来源:

教师招聘考试中,德育模式虽然不是常见的考点,但是考试的复杂程度比较大,所以今天就简单讲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第一,认知模式

代表人物:皮亚杰、科尔伯格

主要观点:当代教育理论中最流行、最占主导地位的德育理论。它假设人的道德判断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由低到高发展的,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要求根据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围绕道德困境,通过冲突交流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接触和思考高于自身水平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法的机会,造成学生的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的同时,不断提高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认知模式的特征:

(1)人的本质是理性的,必须用智慧来把握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理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每个人都根据自己道德发展的阶段进行道德推理并付诸实践。像成年人一样,儿童对价值观有自己有组织的思考方式。所以,德育不是灌输,也不是强迫。正确的做法是把孩子当成 道德哲学家 尊重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

(2)必须注意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对象的相互作用。儿童不是像容器一样直接接受社会规范,也不是像镜子一样简单地反映某种文化道德思想,而是根据儿童与世界的互动而发展。因此,人的道德理性不是天赋或外在规则的直接灌输,而是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的重点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关心道德问题,讨论他们面临的道德冲突。

(3)注重对个体道德认知能力发展过程的研究,强调学校德育要根据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选择内容和方法。

第二,理解模式

代表人物:彼得 middot麦克费尔

主命题: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假设与他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满足这种需求是教育的职责。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理解。

理解模式的特点:

(1)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道德教育的主体,道德教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

(2)坚持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天然倾向。道德教育不是强加给别人的。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3)以健全人格的培养为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培养积极的、集体的、创造性的丰富人格为现代道德教育的任务,并据此构建各自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4)倡导民主德育,主张教师应持中立立场,虚心接受孩子的思想感情,以促进者或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三,社会模仿模式

代表:班杜拉

主命题:需要观察相同环境下他人的行为,经验学习要从观察他人的行为开始。因此,基于替代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四。价值澄清模式

代表:拉尔斯和海明。主要主张: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不同的道德价值观,善于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五、集体教育模式

代表:马卡连科

集体教育模式是指培养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命令与服从等关系的过程。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将集体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个人习惯和人格特征的过程。因此,集体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道德的形成主要在集体环境中进行,集体荣誉由大家创造,公共秩序由大家维护。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承担起对未成年人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责任,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教育他们服从集体决定,遵守纪律,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为集体争光,教育他们团结、谦虚、互助、合作,学会做集体的主人。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