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982918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招聘 > 报考指南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口诀(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020-07-08 | 文章来源: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既然教育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那就要先了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症下药。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等。随着教师招聘考试的陆续公布,相信各位学弟学妹都很着急想知道这部分内容怎么考,意味着什么。今天,边肖将向您介绍关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主客观问题。五定律将被简单地回答,讨论和多选。每条规律对应的教学启示、古语或俗语、例题会以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客观题判断的形式出现。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五大定律。

首先,顺序

1.内涵

(1)从低级到高级:比如我们思维的发展就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的发展过程。

(2)由简单到复杂:比如我们的行为是一个从攀爬-行走-奔跑的发展过程。

(3)从量变到质变:比如我们的情绪就是从情绪到情感的发展过程。

(4)连续过程:动态过程。

2.教学启示:循序渐进,做到没有任何困难(教育学生不要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

3.古语/谚语/例子

(1)未能学习等。(教学不能跨年级)。

(2)杂施无孙,劣乱无修(不按顺序教学会让学生迷茫无所适从)。

(3)返老还童(秩序强调的是秩序,不可跨越,不可逆转。返老还童,认为人的身心发展是可逆的,因而违背了秩序)。

第二,舞台

1.内涵

(1)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比如小学,我就打好了初中的基础。

(2)不同时期的不同任务。比如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生活技能,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

2.教学启示:分阶段教学,不 一刀切 。

3.古语/谚语/例子

(1)幼儿的初等教育(阶段性两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不能混为一谈。幼儿初等教育将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混为一谈,从而违反了分阶段的方法)。

(2)儿童阶段以直觉动作思维为主,小学阶段以具象形象思维为主,中学阶段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不同阶段任务不同,从而体现阶段)。

第三,不平衡

1.内涵

(1)同一方面速度不同(身高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匀速发展的,而是在新生儿和青春期高速发展,其他时期相对平缓)。

(2)不同方面不同步(身心发展不同步,但会有一些超前或滞后)。

2.教学启示:抓住关键期,及时授课。

3.古语/谚语/例子

(1)能叫的时候,久而久之再学,很难达到(过了适当的学习期就很难学了,虽然努力很辛苦,但是很难达到)。

(2)人的生命发展有新生儿和青春期两个高发展期(不平衡强调速度不同,所以反映不平衡)。

四。补充

1.内涵

(1)身与体相辅相成(如耳聋与视力)。

(2)身心互补(如身体残疾,精神强大)。

2.教学启示:扬长避短,善于挽回损失。

3.古语/谚语/例子

《食神》里的一级大厨已经失去了味觉,但是嗅觉非常灵敏(一方面是不足,另一方面是通过补偿体现了互补)。

动词 (verb的缩写)个体差异

1.内涵

(1)个体差异:比如有的人聪明睿智早,有的人大器晚成。

(2)群体差异:比如男性的视觉-空能力强,女性的听觉能力强。

2.教学启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古语/谚语/例子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看它是什么,它做什么,它做什么。你怎么了?观察他做什么,怎么做,满足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么隐藏自己呢?)

巩固和提升

【选择题】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

A.序列b .阶段c .差异d .复杂性

【答案】c .解析:因材施教是不同的教学启示,故答案为选项c。

【选择题】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A.序列b阶段c差异d互补性

【答案】ABC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等。所以,答案是ABCD选项。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