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7 | 文章来源:
(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
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比空之前有所提高,社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学生数量增加,教学内容更新。传统的以个别教学为基础的教育活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工具的革命,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从个体的、分散的手工方式转变为集体的大规模机器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启发教育工作者:生产可以同时进行,为什么教学不能集体进行?于是,西欧一些国家开始尝试班级授课制。17世纪初,先进的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发展出班级授课制。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了《大教学论》。该书第一次从理论上阐述了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班级授课制迅速传播开来,到19世纪中叶,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的史静文同博物馆。1902年,清政府颁布《国子监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至今,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大规模地培养人才。由于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有固定的教学课时数,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程表集体授课,从而使大量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与个别教学相比,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地学习。
(3)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学作用。同一个班的同学,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可以互相学习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积极的集体舆论,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道德品质。另外各科老师轮流上课,在业务、思路、风格等方面各有特色。,从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4)班级授课制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偏重书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同步性和统一性,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