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8982918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招聘 > 报考指南

教招常考人物-“功利”的墨子

2021-03-19 | 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常见考点汇总

墨子强调兼爱非攻,倡导培养“兼士”或“贤士”。他对当时盛行的儒家“六艺”教育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造,择其善者而用之,其不善者则非之。形成了独具墨家特色的教育内容体系。

1.政治道德教育,僻“三患”,要“三务”

墨子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强化忧患意识,提出当时最严峻的社会问题莫过于“三不得息”。“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对于如何解除社会的“三患”问题,他认为上至统治者下到平民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要求王公大人们要寻求一套使“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的治国平天下的安邦方略,即墨家理想中的“三务”。

同时,他也呼吁社会通过“兼相爱”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和睦;通过“非攻”去避免“强凌弱,众暴寡”的非正义战争;通过“尚贤”来推翻世袭制,实行贤人政治;通过“尚同”来统一人们意志;通过“非乐”、“节用”、“节葬”来制止民财的消耗;通过“非命”来鼓励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要自强不息,不要听天由命;同时也通过“天志”、“明鬼”来宣扬善恶有报乃上天的意志。

我们不难看出墨子这套系统而完备的治世理论无不充满了“功利”色彩。他虽师出儒家,但特别反对儒学“六经”中的“礼”“乐”之教,他认为“礼”、“乐”是诱人逸靡,消耗民财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戒除。

2.重实用,轻文饰的科学技术知识教育

作为儒家门人再传弟子的墨翟不但“通六艺之论”,而且熟读了“百家春秋”,之于儒学不谓不精。但他并未将儒学之道奉为圭臬,而是更具前瞻性地提出了重实用轻文饰的先进观点。“背周道而用夏政”,其原因就在于他深刻的感受到儒学之于社会只有文饰之效,而无实用之功,特别对“礼乐”教育深恶痛绝,他认为“礼”、“乐”之教不单单在于靡费人力物力,更在于它消磨人的意志,使人懈怠自己的事业,于社会实利无补。因此他强调学好治平社会的实际本领,特别强调实用的科技知识教育,摒弃繁礼缛节的文饰教育。

在《墨子》一书中,《经上下》、《经说上下》等四篇文章共计不愈五千字,除论及哲学方法之外,还包容了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制造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天文学方面,他论及了太空引力、地球运转和空概念;在物理学方面,他涉及到了光学、力学、热学等方面的问题;在机械制造方面,他更是成就非凡,为了阻止楚国攻宋而与著名的工匠鲁班用模型演攻防,鲁班设计有9种攻城武器,而他则以9种防御武器相拒,直至鲁班技穷,他仍绰绰有余。同时,《墨子》中还有关于他制云梯、制车、制木鸢等方面的记载。

由上观之,墨子的教育内容特别强调功利与实用,他是以自然科学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正如他言:“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实利主义的教育内容构成了墨家教育的最大特色,而他的贡献就在于突破并发展了传统的“六艺”教育范畴,开自然科学教育之先河。

3.思维培养中的重“三表”,明“类”“故”

墨子培养的“兼士”是指能通过“上说下教”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进而达到“治平社会”目的的人,这些人必须能“辩乎言谈”,这就要求加强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言辩能力,借以雄辩的逻辑力量去说服他入,进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他强调言辩能力的核心是“三表”法。

所谓“三表”法,又称“三法”,即是立言、为事的三大准则。“三表”既是立论的准则,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测标准。

一表:有本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立论要有基本的出发点,那就是要以先古圣王的所作所为为度量是非的标准,这是从纵的方面说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

二表:有原之者——“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论证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百姓的共识和众人见闻的事实,这样的论证才有理有力,才能足以服众,这是从横的方面强调以事实为根据。

三表:有用之者——“发(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人民百姓之利。”立论的正确与否要以实际效用为准绳;要以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百姓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凡合乎百姓利益的,为之;不合乎群众利益者,弃之。这充分表现了墨家尊重民众意愿的进步性。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非乐”、“节葬”、“节用”等命题,无不是从人民利益出发,通过“三表”法的论证而得出的结论。应当看到,墨子的“三表”法,不乏有唯心先验的成分,比如他把“有本之者”推至“考之天鬼天志”,最终跌入唯心的深渊。但是他的“言必立仪”和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是较为科学的,也是功不可没的。

墨子还强调“辩乎言谈”要掌握思维和辩论的法则。他在逻辑学史上首次提出了“类”、“故”的概念,可谓中国逻辑学的开山鼻祖。“类”是逻辑推理与思维的方法一类推。“故”则是查明原因,求其“所以然”。他所提出的“察类明故”的命题,就是指用逻辑类推的方法去寻求事物的发展必然。

他曾用“察类明故”的方法与当时的鲁班进行辩论,当他闻知鲁班欲制云梯攻打宋国时,问鲁班:“无故杀一人是义还是不义?”答日:“不义。”又问:“你做不做不义之事?”答:“不为不义”,墨子说:“那好呀,可是你今天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这势必不会只杀一人吧,这本是大不义,你怎么就没意识到是不义呢?”“杀一人”与“杀多人”是同“类”。杀一人是“不义”,因制云梯而杀多人,更是“大不义”,这里的“不义”就是“故”,就是不该杀人的原因。墨子要求凡事要有根据,立言要有道理,合乎逻辑,这样才能以理服人,战胜对方。

墨子的教育内容突破了儒家“六艺”教学的范畴,强调科学技术教育与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堪称创举。虽在以后几千年以儒学独尊的封建社会没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但他对近现代教育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