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 文章来源:智浪教师网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把握时代变化、回答时代课题中应运而生、丰富发展的,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思想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明,以全新的理论视野、丰富的思想内涵、深邃的理论观点,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雄伟理论高峰,是指引我们全面走向现代化、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面光辉思想旗帜。(摘自《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一切历史的精华最终是思想史。在人类浩瀚广博的思想谱系中,曾出现过许多影响深远的理论成果。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恩格斯在汲取人类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极富创造力的理论探索,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它一经出现,从西方到东方,“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行动纲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摘自《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2024年1月11日发布,提出: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据新华社2024年1月15日报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26项举措。
一是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二是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三是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四是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意见》强调,发展银发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里提到的“大农业观”,是党在领导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大农业观强调农业产业领域的整体性。与仅指种植业生产的狭义农业相比,大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生产,也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科技研发与转化、良种繁育与推广、农资供应与流通、农机制造与销售,以及农产品储藏、加工、流通、营销等,还包括新兴的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等。大农业观将与农业全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上下游产业视为整体性的大农业产业体系。
大农业观强调农业资源的整体性。与过重依赖有限耕地的传统农业观相比,大农业观还将40多亿亩林地、近40亿亩草地、大量的江河湖海等在内的全部国土空间,均视为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大农业通过开发大资源,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和蛋白,满足人们对大食物的需求。
大农业观强调农业功能的整体性。农业既具有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功能,也具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以及稳定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富裕的功能,还具有国家安全保障、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功能。农业的多维度功能相互联系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大农业观强调农业发展方式的整体性。农业发展必须摒弃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子,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并重、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科技驱动与政策驱动并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保持发展方式、发展举措取向的一致性。(摘自《半月谈》2024年第1期文章《大农业观如何理解?》)
当前正是秋粮集中上市的关键期,从南到北,秋粮收购有序推进。
秋粮包括稻谷、玉米、大豆以及各种杂粮杂豆,产量占全年粮食总量的四分之三,秋粮收购涉及品种多,覆盖地域广,时间跨度长。做好秋粮收购,能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粮食稳定供应,保持市场平稳运行。(摘自《经济日报》2024年1月14日报道《粮食保供稳价基础坚实》)
(注:夏粮包括夏收的谷物、豆类和薯类。其中夏收谷物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夏收豆类主要包括蚕豆、豌豆和胡豆;薯类包括马铃薯和甘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