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9918991015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岗教师 > 报考指南 > 基础知识

教育学作业3(第7章~第8章),特殊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选择题及答案

2022-05-24 | 文章来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特岗教师待遇

[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方面的总的规范要求,即德育活动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目标是德育的起点,它不仅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的基本过程。

一,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

要使德育目标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就必须把德育目标建立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德育目标的确立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和心理特征:

2.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宗旨;

3.民族文化和道德传统;

4.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

1.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觉悟。

小学生缺乏知识和经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因此处于政治启蒙阶段。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孩子逐步懂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人民、劳动、科学和社会主义的感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是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学生可塑性强。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期,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

(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就是要逐步发展孩子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让孩子对自己遇到的道德现象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修正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正确的道德标准和方法,培养学生抵制各种不道德和行为污染侵蚀的能力,使他们逐渐学会过道德的生活,成为复杂社会中真正有道德的人。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