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文章来源:
【德育过程基本法】
第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四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学校德育的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心理因素的过程。
即认识品德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道德知识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基础。即情绪、品德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所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等态度。情感是学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意义,道德意志,是人们努力实现某种道德行为目的的过程。道德是规范学生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即通过实践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需要所产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和道德动机的行为取向和外在表现。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一般来说,道德教育的过程始于知识,止于行为。然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道德教育的多样性等因素,在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中有许多开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从引导入手,从情感入手,也可以从道德意志的锻炼入手,最终达到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方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第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本质上是对外部教育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过程。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利用矛盾运动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转化。
事实上,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其内在思想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道德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各种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性格形成的基础。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接受外部教育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最终通过活动和交往过程表现出来。根据德育目标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地设计和实施活动,可以加速个体品德的发展,对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起到规范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