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文章来源:
考点1:解决问题和创造力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利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解题的基本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和顺序性。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提高解题能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解决问题的教学训练方法和策略;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培养思考的习惯。
创造力是指个人生产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独特产品的能力或特点。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教育: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头脑风暴、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2.态度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在准备或反应的倾向。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体在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心理成分,简称知、情、意、行。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知、转化和发展过程;(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层次:前习惯层次、习惯层次和后习惯层次。
态度和道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遵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3: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精神状态和过程,其特征是个体具有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作为社会成员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对现实的有效感知;自知、自尊、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生活热情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