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 文章来源:
1.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和内隐行为,并使之稳定地区别于他人行为的综合心理特征。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阶段,顺序相同,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教育时期。
①信任对不信任(0 ~ 1.5岁);②自主感对羞耻感(2 ~ 3岁);③主动感与内疚感(4 ~ 5岁);④勤奋对自卑(6 ~ 11岁);⑤自我认同混淆角色(12 ~ 18岁)。
(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都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其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自知力;二是自我体验;第三是自我监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是最原始的自我意识形式。孩子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形成。
3.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1)认知风格的差异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感知、思维、记忆、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对组织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和场依赖、沉思和冲动、趋同和趋异等方面。
(2)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 mdashb音阶)。该量表最早由法国的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经斯坦福大学的图伊蒙多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