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9918991015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岗教师 > 报考指南 > 基础知识

与情境教学相关的题目,请你谈谈教学情境的意义及其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

2022-05-24 | 文章来源:

黑龙江特岗教师考试主要包括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情境与分析七个题型。其中,作为该剧大结局的教学情境分析和论述题,一直是学生在复习中比较头疼的问题。它的分值大,范围广。对于考生来说,需要对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和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但如果能把握解题技巧,在复习中也能事半功倍。

一.专题的特点

一般来说,教学情境分析和论述题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往往是针对题目的前半部分 教学情境分析 要考察,给两个材料,描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事情,让考生分析这个材料;第二个问题往往是针对题目的后半部分 讨论 ,主要讨论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点,如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诸如此类,如此且 关于题目 答案都差不多。

二、答题思路

(一)寻找答案的范围

做教学情境分析和作文题时,首先要看题目是什么。一般考试中两个问题会分开问,但有时候两个问题会一起问,所以做题前一定要仔细看题。通过问题,我们可以先确定答案的范围。如果问题被给出 先用课程改革的理论分析 然后我们就可以把范围锁定在新课改上;如果标题是 用教学相关理论来分析 然后就可以把范围锁定到教学的章节,包括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如果标题是 用教育学相关理论分析 然后这个范围比较大,需要能够调用所有我们学过的教育学相关知识,比较复杂。

(二)明确具体要点。

看完题,可能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们就要缩小范围,通过材料来分析可以利用的小考点。例如,如果我们看到材料 老师可以不放弃的对待后进生 可以考虑新课改中学生观的相关知识点。所以一定要把老师和学生的行为和材料中更具体的知识点匹配起来。然后为了下一步组织答案的时候更有层次和逻辑性,可以在分析的时候对材料进行标注,防止出现任何的漏点。

(三)巧妙组织答案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回答时可以遵循案例分析题的模式。如果材料中有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可能是相反的,即一个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另一个老师的行为是违背相关原则的。所以在组织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能把两个材料分开写。写每份材料的时候,要能按照总分的整体结构来安排。例如:

(1)情境1的教师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值得学习。

理论+解释+素材 hellip hellip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 hellip hellip

(2)第二种情况的教师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理念,需要摒弃。

理论+解释+素材 hellip hellip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 hellip hellip

(注:写分论点时,要注意列举的要点,比如第一、第二、第三,或者第一、第二、最后,这样才能突出逻辑。另外,在结合材料的时候,不要在长篇大论中直接摘录。你可以根据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整理。)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一般属于一些知识点的纯理论记忆,比如 讨论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只要你能回答相关理论,并结合实践进行讨论。

我们通过一个问题来梳理一下这部分的答案思路。

【教学情境分析及论述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场景1:在“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最后,老师问学生: 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跳出了井。他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想了一会儿,站起来发言。是的,青蛙看到了广阔的田野,被田野里的美景所吸引;是的,青蛙看到了工厂,工厂里的工人正在努力工作。是 hellip hellip总之,大部分同学认为青蛙是先坐在井里看天,然后才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但是一个学生说: 青蛙又跳了回来! 原因是: 当青蛙跳出井里正要喝水时,一只老青蛙拦住了它,告诉它河水被污染了。青蛙正要感谢老青蛙,这时他听到了 lsquo逃往何处 rsquo一把钢叉抓住了老青蛙。青蛙感觉到了外界的危险,于是又跳回了井里。

情景二:听完这有趣的一课,另一位老师也教坐在井里看天。在课程的最后,他还让学生们谈谈青蛙跳出井口时看到了什么。学生们愉快地谈论着井外青蛙的幸福生活。几个学生发言后,仍然没有看到老师让他们停下来的任何迹象,只是不停地问问题。当观众极度疑惑的时候,老师开口了: 同学们,外面真的这么好吗?为什么青蛙没有跳回井里? 每个人都明白了,老师想让青蛙跳回井里!然后老师让学生讨论并回答:我们从故事中读到了什么?虽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显然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最后,老师只好自己总结:从故事中,我们要认识到,一方面,青蛙很聪明,学会了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差到青蛙都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跳出井口 hellip hellip

(1)请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和评价。

(2)请谈谈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

【解答思路】

(1)看到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我们运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理论,所以主要定位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第二题直接考察教学观点的背诵。

(2)接下来需要随着新课改深入到材料中,需要圈出一些关键词,并做好标记。在第一种情况下 学生们已经站起来发言 ,可以反映学生的观点。学生是独立的人;通过 学生能认识到环境问题 体现了教师的观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 最后一个同学的意外回答 它体现了 教学理念。在强调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 。那么场景2就是相反的观点。

(3)分析完后要按照正确的答案格式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情景1中,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值得提倡。

①新课改下的学生观要求学生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学生是独立的人,即学生独立于教师的思想,是独立于教师意志的客观存在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老师用开放式问题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发散思维,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②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要求从师生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材料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了解污染对他们生活的不良影响。

(3)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理念的要求;在强调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 。注重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提高基于预设的生成的质量和水平;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让预设和生成共同为学生发展服务。材料老师在教学中不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2。

第二种情景,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不符合新课改下的相关理念,老师要引以为戒。

首先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情况二的老师没有做好老师的引导,只是一味的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让学生理解预先设定的知识,在带领学生讨论无果后会直接对材料进行总结,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2。

其次,从教学行为来看,情景二中的老师没能起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材料老师过于关注教学结果本身,未能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刻意追求所谓的 生成 ,这种 为生成假生成而生成 ,违背了生成的规律和特征,是无效的课堂生成。

(2)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观念的转变:

①教学从 以教育者为中心 转到 以学习者为中心;

A.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B.创建智力操作活动。

C.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加强训练

②教学从 教给学生知识 转到 教学生学习

A.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B.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特点,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C.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教学从 结论重过程轻过程 转到 在强调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

A.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b .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符合实际特点。

C.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④从 注意纪律 转到 关注人

A.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重认知轻情感,重教学轻育人。

B.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发展。

笔试 面试 讲座

产品推荐